健康教育

【都市快报】秋分已过,心血管病风险增加!这家医院的心内科门诊里,冠心病患者呈现“两极”趋势

日期:2023-09-28 访问量:3153 类型:健康教育

二十四节气的秋分已过,虽然在气象学意义上杭州还没有真正入秋,但最近一个月以来,杭州已经历了大大小小多次降温。

气温起伏不定,心血管病风险就开始增加。最近一段时间,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的门诊中,冠心病患者明显有所增多。“目前,我们接诊到的冠心病患者呈现出‘两极化’趋势——多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以及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人。”杭师大附院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邢炜教授介绍。

“对于老年人来说,气温变化大,容易着凉感冒,一感冒就容易诱发心绞痛;而影响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除了气温变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生活压力大、过度疲劳,尤其是在本身就有基础疾病的前提下,出现问题的可能就更大。”

9月29日是第24个“世界心脏日”,让我们把目光集中到冠心病上。

 

工作压力大、脾气急躁

两次药物球囊手术后 他又突发心绞痛

上周四,44岁的吴先生来到张邢炜教授的诊室,一见到他,张邢炜教授就认出了这位“老熟人”。

吴先生第一次来就诊是一年多以前,当时,他已经出现了心绞痛的症状,持续了三四天,家里人好说歹说才把他劝来了医院。

“我老公这个人其他都过得去,就是脾气急,怎么说也改不了!”吴先生的妻子说,丈夫是公司经理,平时工作压力大,一旦工作不顺畅,他就会忍不住严厉批评手底下的员工,经常能听见他在工作电话中骂人。“本来就有冠心病和糖尿病,熬夜加班,饮食不控制,脾气还急,身体能好吗!”

第一次就诊时,血管造影显示,吴先生的心脏血管状况“一塌糊涂”——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三根血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最严重的右冠脉狭窄程度高达85%。

综合考虑吴先生的整体情况,张邢炜教授为他先后做了两次药物球囊手术,术后血管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这次又是为什么来?原来,术后一年多,吴先生的生活还是“老方一帖”——药照样吃,却从来不去复查,饮食也不控制,生活习惯依旧不改。这次来医院,除了心绞痛复发,血糖也是高得吓人,空腹血糖12点多,餐后血糖超过18

“好在一年前做过药物球囊手术,现在的血管状况不算太差,主要问题是先要把血糖降下来。目前,患者正在进行药物治疗,吃药一段时间,根据情况再决定后续治疗方案。”张邢炜教授表示。

 

药物球囊和支架

哪种治疗方案更好?

张邢炜教授介绍,目前,冠心病的治疗主要有三种方式,药物、介入治疗、心脏搭桥。“药物是最常规的治疗,心脏搭桥则需要开胸,创伤相对最大,而介入治疗主要包括放置支架和药物球囊两种手段。”

相比放置支架,大家对于药物球囊可能了解不多。简单来说,药物球囊是药物的载体,通过球囊将药物输送到病变部位后,球囊扩张充盈,使药物与血管内膜紧密贴合,待药物局部释放完毕,再将球囊撤出体外。“药物球囊和支架都可以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最大的不同就是支架是永久放置在体内,药物球囊则是‘送完药就撤退’。”

关于两种治疗方式哪种更好的问题,张邢炜教授表示, “比如支架内再狭窄、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都是非常适合药物球囊治疗的。当然,有合适的情况也一定有不合适的情况,严重钙化病变、弥漫性病变、左主干病变就不是最适合用药物球囊进行治疗。其实没有所谓的‘更好的方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医生的职责就是根据患者的情况帮助其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