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百场义诊进小站丨胃肠病、代谢病、亚健康……专家组团到家门口“把脉”,这场义诊干货十足
“您的血糖太高了,必须引起重视!”
“便血不一定是痔疮引起的,还可能是其他病变,建议您进一步就诊排查。”
“从胃镜结果来看问题不大,但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近日,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肛肠外科、肝病科、中医科等科室的专家走进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杭州市拱墅区小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小河社区阳光老人家活动中心开展义诊活动,为社区居民送上“健康大礼包”。
如何做好守“胃”者?
消化内科专家来支招
义诊当天,小河社区阳光老人家活动中心热闹非凡,不到9点就大排长龙,大家纷纷表示机会难得,希望能获得医生的专业建议。
“平时一号难求的大专家,这次不用挂号就能看,而且是在家门口,走过来不到5分钟,真当方便!”70岁的毛阿姨一大早就拿着检查报告来排队候诊了,她说这场义诊来得太及时了,自己正好有问题想请教杭师大附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李国栋主任医师。
原来,毛阿姨在两周前做了胃镜检查,报告显示“浅表性胃炎”,这让她有些焦虑。一方面,她觉得自己平时几乎没什么不舒服的症状,只是偶尔出现胃胀,不需要小题大做,另一方面,她又担心如果放任不管,将来会发展成胃癌。“医生,到底严不严重?需要吃药吗?”看了毛阿姨的胃镜报告,又追问了她的病史和生活习惯,李国栋主任医师认为毛阿姨可以暂时不服药,先从改变饮食习惯开始,尽量清淡饮食,规律三餐,避免暴饮暴食。听了专家的话,毛阿姨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下了。
李国栋主任医师建议,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除了清淡饮食、规律作息以外,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胃是情绪器官,焦虑、抑郁或是愤怒等情绪会影响到胃肠功能或在胃肠症状上有反应。”他表示,临床上约70%的胃病患者存在情绪问题,因此,想要守护胃肠道健康,拥有好心情也很重要。
“从这次义诊的接诊情况来看,居民的健康意识正在逐步提高。”李国栋主任医师告诉记者,此次参加义诊的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大部分都有过至少一次的胃镜检查,这让他感到十分欣慰。“胃镜是发现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的金标准。”李国栋主任医师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以及出现腹胀、腹痛、恶心等消化道症状的人群都要做一次胃镜检查,以便出现问题时及早发现、及早干预。
便血一定是痔疮?
小心肿瘤找上门
“医生,我的痔疮又犯了,最近总是大便带血,能给我推荐一个痔疮药吗?”坐在杭师大附院肛肠外科副主任何桦波主任医师对面,65岁的赵大伯有些羞赧。“便血”这个关键信息引起了何桦波主任医师的警觉,他连忙追问赵大伯便血时血的颜色以及最近是否发生了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的改变。当得知赵大伯从未进行过肠镜检查,何桦波建议他尽早去医院检查,找出便血的真正原因。
“便血不一定都是痔疮引起的,肿瘤也可能有便血的症状,如果是肠癌合并有痔疮,更容易误诊漏诊。”何桦波说,他曾经就接诊过一位患者,便血半年一直当痔疮在治疗,也不去医院,而是自己去药店买支痔疮膏回家涂,等到确诊结直肠癌时占位已经很大了,且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45岁以上的人群最好都进行一次肠镜筛查,高危人群则要将筛查年龄提前至40岁。如果近期出现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也要引起重视,及时到专科就诊。”
从义诊的情况来看,便秘是困扰许多老年人的问题。对此,何桦波建议,可以从饮食和锻炼两方面入手,饮食上要多喝水,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番薯、火龙果等,促进胃肠蠕动,加快粪便的排出;另外,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肠胃蠕动,加快食物消化及排泄,对于改善便秘有积极作用。
互为因果,加速危害
脂肪肝患者要注意“控糖”
“脂肪肝患者一定要关注自己的血糖!义诊中,我们发现好几位脂肪肝患者的血糖都超标了,如果再不干预、控制,可能引起微血管病变,并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杭师大附院肝病科王洁主任医师说。
67岁的吴阿姨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吴阿姨刚查出脂肪肝,想趁着义诊的机会让医生看看严不严重,没想到脂肪肝问题不大,血糖先亮起了红灯——餐后2小时达15mmol/L,超出正常范围。当王洁主任医师劝说她尽早干预、控制时,吴阿姨却不以为意,认为自己现在没什么不舒服,等到不舒服了再就诊。她还有一个顾虑,一旦吃了药就停不下来。对此,王洁表示,脂肪肝早期可以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积极加以干预,必要时予以药物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2型糖尿病常合并存在,两者互为因果,两者兼有将加速危害。据统计,21%~45%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合并糖尿病;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高达28%~70%。王洁表示,对于合并这两种疾病的患者,良好的血糖控制和减重是控制疾病进展的关键。
总是疲劳、无力?
你的身体可能太“湿”了
容易疲劳、浑身没劲、睡眠障碍……义诊现场,向杭师大附院中医科副主任夏小芳主任中医师发起求助的,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体检没啥大问题,却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舒服。
23岁的小伙小高便是其中一位。“整天昏昏沉沉提不起劲,注意力不集中,胃口也不好。”小高叹了口气,“想不到自己年纪轻轻,却一点活力也没有。”通过把脉和观察舌苔,夏小芳主任中医师判断小高湿气太重,建议他减少在空调房里的时间,少喝冷饮、少吃甜食,在日常饮食上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夏小芳说,湿气重是许多年轻人的通病。高温天气,年轻人贪凉,爱喝冷饮,喜食甜食,长时间吹空调,都可能使湿气入侵。同时,久坐不动、熬夜、饮酒等习惯也是生活中的“加湿”行为,易使湿气在体内累积。身体湿气重,会阻碍脾胃运化,脾胃运化失调容易导致腹胀、消化不良、口气重等消化道症状及肥胖、痤疮等代谢性疾病,“湿性重浊”,湿气重,还会出现头身困重、四肢酸楚、不爱活动等,这时饮食方面要注意多用祛湿健脾的食物,比如红豆、薏米、冬瓜、山药、芡实、莲子等;体内湿气较重或患有脾虚病症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排除身体湿气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如参苓白术散,有健脾胃益气的作用。
而对于老年人来说,血压血糖血脂高、代谢差则是较为普遍的问题。夏小芳表示,这部分人群如果吃药仍控制不佳,可以考虑在原有药物的基础上增加中药,综合调理。
这场干货满满的义诊令很多人觉得获益匪浅,不仅得到了专业的建议,解决了困扰自己已久的健康问题,还收获了不少实用的健康小知识。如果你错过了这场义诊,也不要着急,扫码进群,仍有机会与专家“面对面”交流!你关心的问题,医生都会在线答疑,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