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都市快报】女子得流感四五天后,竟然耳朵“积水”了?医生:春季冷暖交替易高发,还有一个小动作也极易诱发

日期:2024-03-11 访问量:7677 类型:健康教育

一个多星期前,杭州的陈女士不慎“中招”流感,四五天后,流感的症状逐渐消失,耳朵却出问题了——耳朵闷胀、听力下降、摇头时还感觉耳朵里有水声

到家附近的医院就诊后,医生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大概率就是由流感所引起的。巧合的是,排在陈女士前一位的患者也是同样的问题。

为什么流感还会让耳朵出问题?最近流感、感冒高发,同样情况的人是不是不少?

 

感冒六七天后左耳发闷

晃动头部似乎有“咕嘟咕嘟”的水声

前几天,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解道宇副主任医师就接诊了一位感冒导致耳朵积水的患者,和陈女士的情况非常相似。

刘阿姨60多岁,过年前不小心感冒了,大概是感冒的六七天后,她感觉自己的左耳闷闷的,听别人说话都好像隔着一层“膜”。“大概是没休息好吧”,刘阿姨心想。过了一两天,左耳的闷感持续存在,晃动头部时,刘阿姨甚至感觉耳朵里有“咕噜咕噜”的水声

到当地医院就诊,怀疑是突发性耳聋或者其他毛病,听力检查显示刘阿姨存在传导性耳聋。进一步拍片检查,提示刘阿姨的左耳存在低密度阴影,医生考虑是中耳炎或者分泌性中耳炎(也就是俗称的“耳朵有积水”)。开了鼻喷药和口服消炎药后,刘阿姨回到家里,用药几天后,情况没有明显好转,但是大过年的不想一趟趟地跑医院,一拖二拖就拖到了3月。

 

由流感、感冒引发的“耳朵积水”并不少见

前些天,刘阿姨从老家来杭州看孩子,顺便再看看耳朵。

解道宇接诊刘阿姨后,仔细了解病史,并做了听力检查,发现她存在混合型耳聋的情况。“患者混合型耳聋的病史已经有好些年了,听力一直不算太好,但尚能满足正常生活需要。像这次出现耳朵发闷的情况是第一次,进一步影响了听力。”

解道宇说,像刘阿姨这样因为感冒而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门诊中时不时就能碰上,这种毛病冬春季节多发,是儿童和成人常见的听力下降原因之一。“咽鼓管是连接鼻咽部和鼓室的通道,主要作用是调节鼓室压力和排出鼓室分泌物。感冒后的鼻腔后段黏膜肿胀或炎症逆行感染使咽鼓管的功能受到影响,外界空气不能进入中耳,中耳腔内原有气体逐渐被黏膜吸收导致鼓室负压。如负压不能很快解除,中耳黏膜会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中耳腔的漏出液、渗出液、和分泌液混合形成中耳积液,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另外,鼻腔镜检查发现,刘阿姨的鼻腔内以及双侧咽鼓管咽口都有黏鼻涕,“感冒是好了,但还有遗留的鼻炎。”

一般出现分泌性中耳炎,首选药物保守治疗,多数患者都能逐渐好转,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再考虑手术治疗。“教科书上写的是保守治疗三个月后可考虑手术治疗,但实际在临床中,一般并不会等到三个月这么久,根据实际病情及患者感受,基本上保守治疗最多半个月就会考虑鼓膜穿刺抽液,反复多次抽液后仍无效果可行鼓膜切开置管手术。”

虽然术前检查显示刘阿姨鼓室内的积液并不多,综合考虑下来,还是先为她进行了鼓膜穿刺术。“术中基本没有抽出多少积液,不过穿刺术后鼓室内外压达到平衡,患者表示耳闷感虽然还没有完全消失,但当即就有了明显好转。”后续,刘阿姨还需要继续用药一段时间治疗鼻腔疾病,根据情况决定下一步治疗方式。

 

感冒后坐了飞机

确诊分泌性中耳炎

上周,36岁的吴先生因右耳闷塞感持续数日,来到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耳鼻喉科主任熊高云主任医师的门诊。

吴先生说,为了错开春节旅游高峰,他制定了2月下旬的出游计划,出发前却不慎感冒了,又鼻塞又流涕。在乘坐飞机过程中,他明显感到了右耳的不适,除了轻微刺痛感,还有闷塞感。

本以为下飞机后不适感会消失,没想到却伴随了整个旅途。6天后,吴先生坐飞机回杭,结果耳朵闷塞感加重,过了1周都没有得到缓解,他才来到医院。

通过视频耳内镜、鼻内镜和声导抗等相关检查,熊高云发现吴先生的右耳鼓室有积液,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熊高云开了帮助咽鼓管口开放的鼻腔黏膜收缩类药物以及黏液促排药,嘱咐吴先生如一周后症状不缓解要来复诊。

无独有偶。32岁的于先生因双耳闷塞感和听力下降,来到了熊高云的门诊。原来,于先生是位过敏性鼻炎患者,春节假期复工后,他感染了乙流,鼻塞得厉害,还时不时要擤鼻涕。没过几天,他被外派出差,结果坐了飞机后,他双耳一直不舒服,又闷又痛。

鉴于工作忙碌,于先生还想试着忍忍,但双耳闷堵感越来越重,听力受到了一定影响。

在视频耳内镜下,透过鼓膜,可以看见于先生的双耳鼓室内有明显的黄色积液,熊高云建议他进行鼓膜穿刺抽液。穿刺抽水后,于先生的双耳闷堵感顿时消失。

熊高云说,在飞机起飞和下降过程中,气压会快速改变,中耳腔通过咽鼓管在鼻咽部与大气相通,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可以通过嚼口香糖、吞咽口水等动作使咽鼓管放开,瞬间释放中耳压力,从而让鼓膜内外压力达到平衡,改善不适。“如果存在感冒或有鼻腔感染等情况,咽鼓管周围黏膜有肿胀或者阻塞,在飞机上升或者下降的过程中,黏膜肿胀的咽鼓管就不能很好地对中耳压力进行调节,造成耳内负压状态,使得中耳腔黏膜渗出,产生耳闷耳鸣等症状,堵塞严重时就可能出现鼓室积液、耳朵疼痛。”

熊高云说,春季气温变化较大,冷暖交替频繁,因此而感冒、过敏性鼻炎复发的患者不少,由此诱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人数也略有上升,平均每天接诊5-6人。

“春季容易过敏,过敏性鼻炎患者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也要尽量避免感冒,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用药控制,以免鼻黏膜长期水肿。”熊高云提醒,虽然过敏性鼻炎属于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但不等于不用治疗,还是需要用药物控制鼻炎的症状,否则容易出现并发症,比如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哮喘等。

 

儿童腺样体肥大

也会诱发分泌性中耳炎

熊高云还提到,儿童腺样体肥大也可能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腺样体是儿童上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如果儿童反复感冒或有过敏性鼻炎等情况反复刺激腺样体,腺样体就可能变得肥大,从而堵住咽鼓管咽口,导致咽鼓管功能受限或功能障碍。”

对于腺样体肥大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熊高云建议可以边用药边观察,比如采用鼻喷药、服用化痰药等方法治疗。如果治疗3个月后症状依然未有减轻,就需要考虑手术。“鼓室内积液起初比较稀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越来越黏稠,成为胶冻状,从而影响孩子听力。在进行腺样体切除术的同时,我们会进行鼓膜置管手术。”

 

擤鼻不当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一大诱因

不要双侧一起擤

并不是每一个流感、感冒患者都会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问题,是否发病主要还是取决于咽鼓管功能。不过,在感冒的基础上,有多种不同的诱因可能引发问题,比如吴先生,感冒时恰好坐了飞机。

相比起感冒时坐飞机,有一个诱因更需要注意——擤鼻涕不当。“如果双侧鼻孔同时擤鼻涕,一旦用力过猛,鼻涕容易被擤到双侧的咽鼓管内,导致咽鼓管口黏膜肿胀,从而逆行感染引发分泌性中耳炎。因此,擤鼻涕时一定要单侧擤,千万不要用两个指头捏着双侧的鼻子一块擤。如果出现‘水泥封鼻’,也不要强擤,建议上医院通过使用鼻腔收缩剂、促排剂或者盐水冲洗鼻腔等方式来改善鼻塞症状。”解道宇表示。

总体来说,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部疾病、变态反应等都可能引发分泌性中耳炎,一旦出现持续性的耳闷耳鸣或听力下降,建议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