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如何突破学科局限织密心脏保护网?杭州着手建设泛血管疾病诊治中心
如何将患者作为整体去看待,从上游阻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做好有效干预?12月7日,在杭师大附院主办的“2023第十三届杭州运河心血管病会议”上,来自全国的心血管名医大咖齐聚杭城,探讨“泛血管”概念,以及心血管病防治方案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杭师大附属医院院长、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拱墅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协会会长张邢炜提到,在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与致死率高居榜首,平均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推算心血管病患人数达3.3亿,防控形势严峻,拐点仍未到来。
“我们医院在省内较早建立胸痛中心,成立拱墅区心脑血管防治协会,不断加强基层诊治水平和群众科普水平,突出‘防’字优先,织密心脏保护网。”在医院胸痛中心,为了让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更见实效,这些年,张邢炜带领团队进行诸多探索和创新,打通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关键节点,同时着手建设杭州市泛血管疾病诊治中心。
什么是泛血管疾病诊治中心?未来能为百姓提供哪些医疗服务?
中国科学院院士、杭师大附属医院名誉院长葛均波告诉记者,这一概念的提出基于多年来的临床诊疗效率和经验。简单来说,泛血管疾病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共同病理特征,主要危害心、脑、肾、四肢等重要器官的系统性血管疾病。
“这几年医学科普不断深入,但心血管病患者却呈现爆发式增加,大家研究发现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吸烟等危险因素都会导致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发血管腔狭窄及器官缺血坏死。于是我们提出了‘泛血管’的概念,邀请各学科专家共同进行泛血管领域的创新。”
张邢炜补充,医院在门诊将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介入血管科等学科配置在一起,今后患者在泛血管疾病诊治中心就诊,临床医生能较为整体地评估病情,这一模式突破了以往单个疾病研究的局限,为患者提供更为系统性、连续性、协同性的治疗、康复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