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真北·一带一路”急性胸痛PCI精准诊疗国际交流·手术技术研讨会在我院顺利举行
从沪上至杭州,沿丝路,探芯路。2023年11月14日,“真北·一带一路”急性胸痛PCI精准诊疗国际交流·手术技术研讨会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圆满落幕。项目邀请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心血管介入术者,来到国内手术中心观摩交流。活动围绕PCI精准诊疗功能学、影像学、复杂病变通路建立等学术领域,通过手术观摩、病例研讨、经验分享等学术形式,传递中国经验,促进学科共建。
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匈牙利的冠脉介入术者与国内顶尖专家,共同通过主题分享、手术演示和病例讨论的方式,不仅深入探讨了IVUS与FFR联合指导PCI治疗的临床经验,同时也展示了精准PCI技术的前沿进展和应用效果。
杭师大附属医院院长张邢炜首先代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致开场辞,对匈牙利专家远道而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简要而清晰地介绍了浙江省以及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PCI手术的现状,并希望通过这次会议,与会者能够获得有益的学习成果。同时,他也强调了加强国际间的沟通交流的重要性,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携手国内外术者,共同推动精准PCI诊疗的发展。
来自匈牙利Gottsegen国家心血管中心的Zsolt Piróth教授围绕“FFR在真实临床世界的应用及对临床决策的影响”为在场的各位专家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
他指出,FFR是目前公认的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是否导致心肌缺血的“金标准”,在PCI诊疗中的地位逐渐增强。各类指南和共识都给予了肯定,临床应用前景明确。FFR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严重程度,从而制定更为合适的治疗方案。相比于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术,FFR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避免了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创伤和风险。
匈牙利Jósa András教学医院的Zsolt Kőszegi教授就“多普勒导丝测量,验证压力衍生的微血管阻力储备(MRR)--校正静水压力误差的影响”展开分享。
最后,心血管内科主任董鹏以科室团队、学术成果以及教学工作等多个维度,向在座的各位专家深度解读了心血管内科的整体情况。董鹏强调,经过半天的研讨,来自匈牙利和国内专家们的经验交流与碰撞,必将为在场的每一位同仁带来丰富的启示和收获。
手术演示环节,张邢炜与董鹏向匈牙利同道展示了团队精湛的手术技巧,同时展现了精准PCI解决方案在复杂病变中的卓越性能。
张邢炜团队首先演示了一例串联病变的治疗。根据术前造影结果,患者的前降支近段和中段各存在一处串联病变。为了评估腔内影像情况,术者通过10mm/s的导管回撤速度进行观察。令人惊讶的是,两处病变均为360°重度钙化,MLA仅为2.0mm2。
随后,术者使用导管测量前降支FFR,结果显示,FFR为0.87。然而,当回撤至冠脉口时,由于漂移检查数值在稳定前的几秒内达到了1.02,Piróth教授建议重新进行EQ后再进行FFR测量。经讨论后再次测量,FFR仍然保持在0.87的水平上。基于以上结果,术者决定继续强化药物治疗。
在董鹏团队的引领下,匈牙利专家近距离观摩了一例左主干病变、对角支开口病变PCI治疗手术。董鹏将导管推进至左主干-前降支-对角支远端,通过IVUS 0.5mm/s回撤发现左主干MLA 6.4mm2,测得结果提示无需干预。对角支开口MLA 3.0mm2,斑块负荷较重,IVUS提示参考管腔直径2.3mm左右,术者决定用使药物球囊处理。在普通球囊预处理后,对角支远端出现C型夹层,董鹏决定用药物支架进行补救。对角支近段使用药物球囊,经扩张60s后释放药物。
术后最终造影前,Piróth教授建议再次查看支架近端膨胀和贴壁情况,董鹏采纳建议,术后IVUS图像显示支架膨胀和贴壁情况均良好,手术结束。
术后张邢炜与董鹏对两台手术演示病例进行了详细的复盘。国外术者总结疑惑并大胆提问,专家们耐心听取倾囊相授,分享了自己的理念和经验。整场讨论干货满满,国外术者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中欧携手,共创健康丝路!此次中外交流在浓厚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展望未来,冠脉功能学与影像学技术将助力PCI诊疗水平朝着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向不断发展。始于功能学、止于影像学,结合术中影像学的精准指导,辅助术者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以获得更优的PCI治疗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