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钱江晚报】刚生完孩子长出“小耳朵”?年轻,妊娠,医生提醒,这件小事别忽视……

日期:2024-02-26 访问量:1459 类型:健康教育

24岁的刘女士(化名)产下宝宝不久,全家人都沉浸在新年和新生命降临的双重喜悦中。

爱美的她发现耳朵上多出了一块肉疙瘩,长得很快。

她帽子口罩“全副武装”,来到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

图源:视觉中国

“年轻女性,刚刚生完小孩,这疤痕疙瘩越长越大,看来又是打耳洞惹的祸”,接诊的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陈朝晖轻轻地触诊后做出了判断。

刘女士一听有点愣神,这个瘢痕是以前打耳洞留下的,怎么生了个孩子竟然会成长小耳朵?

犹豫再三后,刘女士还是选择住院日间手术切除这恼人的“小耳朵”。

术前谈话中,耳鼻咽喉科李圆主任医师为刘女士解开了心里的疑惑:“疤痕疙瘩除了与皮肤损伤(打耳洞)、瘢痕受到的外部机械力(耳环反复摩擦挤压)以及炎症有关,年轻、妊娠都是其发展的因素。”

刘女士因为生孩子,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使得瘢痕疙瘩长大了。

医院供图

手术进展得特别顺利,半个小时就搞定了。李圆叮嘱她说,单纯手术复发率较高,成人患者术后建议辅助治疗避免复发,刘女士连连说一定将治疗进行到底,和瘢痕疙瘩说再见。

看似疙瘩状的组织团块,可出现瘙痒、压痛、锐痛、电击痛……瘢痕疙瘩不是肿瘤,但某些皮肤组织团块是肿瘤。李圆强调,如果皮肤出现了新的组织团块,及时就医接受检查,让医生判断是否为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是一种皮肤割伤或其他损伤愈合后生长的组织团块,可能伴有疼痛和瘙痒,且看上去不同于普通瘢痕。常好发于深肤色人群,也存在家族遗传现象,若有家人存在瘢痕疙瘩,则其他人的患病可能性较高。

瘢痕疙瘩最常见于耳部、颈部(有一类是发生于颈后侧痤疮愈合后)、颌部、胸部、肩部和上背部。它包括年轻、妊娠和高血压等危险因素。

1、年龄–年轻与瘢痕疙瘩发生风险增加相关,发病高峰为10-30岁,提示青春期相关激素因素可能起作用。一项中国研究纳入715例瘢痕疙瘩患者,男女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22.6岁和21岁。

2、妊娠–雌激素水平升高可能促进瘢痕疙瘩生长。有报告显示妊娠期间瘢痕疙瘩加重也证实了这以观点。

3、高血压–高血压可能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形成及临床严重程度均相关。这可能是因为高血压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作用,其中包括血管通透性增高,促使炎症因子和细胞异常流入伤口/瘢痕床,从而加重局部炎症。

近期想要打耳洞

预防瘢痕疙瘩记住这些

瘢痕疙瘩可能很难治疗,常在治疗后复发。李圆提醒,做好以下三点可以更好地预防瘢痕疙瘩。 

1、尽量不进行会弄破皮肤的手术或操作。例如,不在耳朵或其他部位穿孔;不做祛痣手术,除非医生认为有必要。

2、积极治疗痤疮或割伤。避免剃刮颈部,这样可刺激痤疮,致其在愈合后形成瘢痕疙瘩。

3、做好防护。若有切口或瘢痕,可以在切口或伤口愈合期间保持其湿润,在其表面抹一层薄薄的凡士林,然后用绷带或纱布覆盖它,并保持绷带清洁、干燥。瘢痕处要避免日照,需在瘢痕形成后持续保持3个月,还可在瘢痕上涂抹防晒霜。

如果近期有想要打耳洞的想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瘢痕体质的人来说,一般不建议打耳洞。其次,应选择正规机构进行操作,确保所有工具都经过无菌处理,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冬天是打耳洞较为理想季节,因为温暖湿润的天气易出汗,干扰伤口的愈合并提高感染的可能性。

在耳洞位置选择时,尽量在耳垂上打耳洞,不要在耳廓(软骨)上进行。最后,打完耳洞后要做好护理,定期清洁耳洞并做好手部卫生,尽量避免用手触摸伤口。